找到相关内容2124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虚云:修道这件事,暂时不在,如同死人

    成饭。 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,即把种子放在田里,等它发芽变秧,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,错过时光,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,勿误人小乘耽误前途。 插秧了以后,要薅草,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,把七情六欲,十缠十使,十恶,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,智种灵苗,就顺利长成,以致结果。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,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; 要在四威仪中,以戒定慧学,除贪嗔痴,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,不许它犯人苗稼。 美女在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0576180.html
  • 明一法师:生活得简单些

    以前写过《学佛的方法》这篇文章,主要是讲学佛要皈依佛、法、僧三宝;勤修戒、定、慧学;息灭贪、嗔、痴;净化身、口、意业。我们为什么要学佛,因为我们有痛苦,痛苦从什么地方来?主要是从贪、嗔、痴中来。而且这中贪最盛,人生的很多痛苦由它而来。所以克服贪的毛病是我们学佛的很重要的下手处。 贪的毒害真是罄竹难书,这里从自己的生活角度简单讲讲。我们出家人的生活,在佛陀时代规定为:粪扫衣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2376197.html
  • 虚老开示——修道这件事,暂时不在,如同死人

    薅草,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,把七情六欲,十缠十使,十恶,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,智种灵苗,就顺利长成,以致结果。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,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; 要在四威仪中,以戒定慧学,除贪嗔痴,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,不许它犯人苗稼。 美女在前,俗人的看法,是前面一枝花;禅和子的看法是,迷魂鬼子就是她。 眼能如是不被色尘所转,其余五根,都能不被尘转,香不垂涎、臭不恶心。什么眉毛长,牙齿短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2876264.html
  • 人生如梦枉受苦

    地方去?一辈子也没有清醒。各位想想看!这有什么意义?有什么值得留恋、放不下呢? 我们一生被、五欲的绳子捆得结结实实的,连转身的自由都没有,更谈不到解脱了。所以发心出家修道,用功打坐,努力念佛拜佛,就是解、五欲的绳子。如此终有一天能完全解开,那时候就清醒了。再回头一看,过去所作所为,完全是作梦,一切都不如法。一旦清醒了,便能出离三界,不受生死的限制。这时生死自由,愿生即生,愿死即死,这种境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4076442.html
  • 僧服趣谈

    》说:“衣者贤圣沙门标帜。”《华严经》说:“著衣者,舍离。”这就是说,披著袈裟的比丘就要勤修戒、定、慧字,息灭贪、嗔、痴,转凡成圣。否则,披袈裟就没有必要了。■ ...  僧服趣谈   果律   今年在大屿山宝莲寺“受戒”的人不少,有些新戒弟子对所谓“衣”认识不足,乘此机会跟大家谈谈,是有所帮助的。   提起佛世僧伽衣服,它有二个来源:一是从垃圾堆、坟墓...

    果律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4178609.html
  • 嗔,是失佛法的根本

    人逢喜事精神爽”,佛法也是这么一个道理,所以得到法乐能够勇猛精进。我们看古今的大德们,修学不疲不厌,吃的粗茶淡饭,睡眠的时间很少,精进不懈,那个精神从哪儿来的?从法乐上来的。也是我们法喜的障碍,是法喜的冤家,它来阻碍你。 “善心之大贼”,心里面有烦恼,虽然很想作善事,很想修善行,往往不能成就,被它障碍了。“种种恶口之府藏”,就是口过多,口业比较重,这是我们时时刻刻要警惕的。修行,就在曰常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13482692.html
  • 海涛法师、传喜法师谈大众关心的佛法问题

    奉行,诸恶莫作”。 记者:学佛人面对最大障碍是贪嗔痴,在修行路上,该如何消除它? 海涛法师:欲消除“我执”内心的贪嗔痴应实践佛教法—戒定慧,在这“”中贪念的侵害力最强,要灭贪应以布施为人门。要灭除它应多听闻佛法及持诵经咒,实践佛法必能净化心灵。 传喜法师:很多人不以为贪嗔痴是,一些人当面对环境时会心起贪念,甚至会觉得贪能快乐,并不知这是烦恼起的根源,而越陷越深。 记者:有时候学佛人修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514187513.html
  •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:在佛法里寻找答案

    根治人心理的贪、嗔、痴病,更无法清理人心无明烦恼的污垢。在这方面,唯有无上大医王的佛陀,始可以治理众生心中的无明病垢,也唯有佛法的慈悲慧水,才可以清除人心中贪嗔痴的。学佛的人,承受佛陀真理的启示,慈悲慧水的洗刷,经过长时间的清除,在无量时空中修理,使心中贪嗔痴逐渐减少、微薄、甚至消失,直至最后一品无明净尽,始可回复人性的正常,恢复心理的健康。因此,今天我将佛教与健康,联系在一起讨论,是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心理|精神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22144497261.html
  • 善导大师所说的杂之善与机之深信

     止观曰:‘四大是身病,是心病。’涅盘经曰‘中之无过。’何谓?智度论曰‘有利益我者生贪欲,违逆我者而生嗔恚,此结使不能从智生,从狂惑生,故是名为痴。为一切烦恼之本。’人之贪嗔痴烦恼为,混杂,污于烦恼之根的修行。如自力之修善则称为杂之善也。观经散善义曰:‘恶性难侵,事同蛇蝎,虽起业,名为杂之善。’  要我们一般凡夫接纳这句杂之善的话是非常困难的,大部份的人都认为...

    心莲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2245506.html
  • 关于迦叶与须菩提乞食的不同

    贪嗔痴,二乘人视贪嗔痴如毒蛇一般,能不断除而证涅槃吗?只是凡夫又怎么能不让它视之如蜜甜而不随波逐流呢?否则即以为人生乏味无聊,对此二乘人观身不净,以至于白骨微尘乃至于空而为一相,于是为防所缠,所以要灭除,然后解脱。菩萨则能于中彻见自性了不可得,当下即与解脱无二无别,所以是不断即见解脱,如果一定以为有可断,即是不通达缘起性空,也即是无明,就是愚痴之,决心断痴即是嗔,念念要断烦恼...

    刘元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4650830.html